為什麼希臘葡萄酒如此百搭 - 希臘餐桌 - 共享的小菜文化
曾到過希臘旅遊的人,一定對「meze」不陌生,有些餐廳甚至直接用它來命名。Meze,就是希臘餐桌上不可或缺的「小菜」。在希臘的餐桌上,很少只有一道主菜,而是擺滿一盤盤 meze。這些小菜形式多樣,從簡單的橄欖、黃瓜優格醬,到炭烤章魚、香料烤肉丸、炸櫛瓜餅,甚至還有甜椒起司或葡萄葉捲飯。每道 meze 份量不大,卻各自精彩,鹹、酸、油、香並存,讓餐桌充滿層次。在這樣的飲食習慣下,葡萄酒從來不是獨立存在,而是餐桌的一部分。酒的角色,不是喧賓奪主,而是與食物同聲共鳴。

Meze 不只是食物,更是一種生活方式。朋友或家人聚在一起,邊夾小菜邊聊天,葡萄酒就自然地在杯中流轉。這種「多樣小菜 + 分享文化」的飲食型態,也讓希臘葡萄酒自然形成了百搭的特質。因為只有具備清爽酸度、帶有鹹鮮或香料草本風格的酒,才能在這麼多元的滋味之間,始終保持和諧。
除了飲食文化,希臘葡萄酒的風味特徵中,也隱藏著能和食物百搭的元素。
酸度 - 許多希臘原生葡萄品種,如 Assyrtiko、Moschofilero、Xinomavro,都以爽脆酸度著稱。這種酸度能中和羊乳酪與橄欖油的厚重,讓味蕾保持清新。
鹹鮮 - 來自聖托里尼等火山島的酒,往往帶有礦物與海風的氣息。當地人拿它來搭章魚、烤魚或貝類,就像海洋與葡萄園在口中相逢。
草本香料 - 希臘料理的調味多半使用百里香、蒔蘿與迷迭香等草本植物,這些香氣也經常出現在當地的葡萄酒中(如克里特島的 Dafni、Kotsifali)。酒與菜因此產生天然的風味呼應。
如果說法國講究精準的「酒與菜搭配規則」,義大利展現地域性「酒與菜共生」的家鄉感,那麼希臘則更隨性、自然。當餐桌上擺滿十幾道小菜時,沒有人會特地計算哪一道菜該搭哪一款酒,而是所有的酒款同時放在餐桌上,各人想怎麼搭配就怎麼搭。因為希臘酒的結構、酸度與鹹鮮本質,足以同時包容多種風味。它是餐桌上最靈活的朋友,把各式風味的料理連結起來。
在希臘的飲食文化裡,很難說是酒為了食物而生,還是食物因為酒而完整。就像「雞生蛋,還是蛋生雞」的問題一樣,兩者從一開始就密不可分。從古代酒神 Dionysus 的祭典,到今日的家庭餐桌,酒和菜始終是一起出現的:酒引出食物的風味,食物讓酒更動人。正是這種互相依存,形成了希臘獨特的餐桌文化。
這就是希臘餐桌的魅力:酒與菜、味道與文化、人與人,彼此相互呼應,構築出一種隨性又深厚的生活方式。無論是豐盛的 meze 還是日常小餐,葡萄酒始終是那位靈活又包容的伙伴,讓每一餐都充滿樂趣與平衡。
